水中有月,鏡中有花,人生千百態,酸甜苦辣中。風雨過後,才能見彩虹,不經歷磨礪,怎會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呢?
你放學後都在做什麼呢?讀書?補習?做工?還是玩電動?比起出社會奮鬥的日子,求學生涯可是最無憂無慮的幸福時光。
但是來自台中的大男孩王忻哲可就沒這麼幸運了,王忻哲和妹妹王怡文從小與父母失聯,由外公開計程車獨自扶養長大,祖孫三人住在不到十坪的狹小公寓裡。
幾年前,外公得了胃癌及大腸癌等疾病,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最後更變的臥病在床,無法再開計程車養家 ,照顧家裡的重責大任全落在王忻哲身上,每天下課後,王忻哲就得幫外公吃喝、清潔、擦澡還有按摩。
外公的友人劉奶奶也會給予協助,王忻哲懂事的說:「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都是由阿公帶大,以前他是開計程車,之後因為得了癌症,沒辦法賺錢,臥病在床,從小都是阿公照顧我們兩個,現在換我們照顧阿公也是應該的。」
對于照顧外公,王忻哲非常耐心也很有責任感,國中畢業前,由于剛好王忻哲對咖啡、拉花有興趣,老師便推薦他就讀餐飲科夜間部,白天則到咖啡店做工,一方面培養一技之長,一方面也能有收入負擔房租和外公的醫療費用。
咖啡店負責人方嘉綺說:「他剛來的時候,是個國中畢業的孩子,幾乎什麼都不會,但這一年多來,我們所要求的、教他的,他都很努力的學習。」現在的王忻哲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咖啡店的副店長了。
王忻哲負責任且孝順的態度備受肯定,也獲得了《群園社會福利基金會》所創辦的〈大臺中少年英雄獎〉孝德楷模—金質獎的殊榮。
常言說得好「百善孝為先」。
生兒方知父母愛,養兒方知父母恩。當初的父母就是現在的你和我。趁父母還健在的光陰,讓我們盡一份力所能及的孝心,別等父母不在的時候,才恍然大悟。「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一種最深沉的悲哀。
現在讓我們再回首那首最熟悉的詩歌: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閉上眼睛,細細品味其中的愛是如此綿延,情是如此溫馨。
無論悲與喜,不管東和西,只有努力向前行,才能擁抱新天地。想做的事,有能力就做,想愛的人,覺得可以就追。不論是否能如心所願,至少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