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51歲兒子辭職照顧99歲母親,吃喝拉撒全包,出門買菜都要盯著監控
「我是你姐姐吧?」
一名老太太正面對著早餐坐在輪椅上,手拿一雙筷子卻遲遲未動,目不轉睛地看著旁邊的男子,聲音洪亮地提問。
男子扯著嗓子,語氣親和地回答:「你是我媽媽!」
「哦……」她歪著腦袋笑了笑,「哎呀。」
男子也配合地學著她的動作和語氣,「哎呀。」
「我是你媽媽?」
「對啊!」
老太太點點頭,「嗯,長得有點像!」
隨即,男子仰頭哈哈大笑起來。
這位老太太名叫徐如珍,已有99歲,與她對話的是她51歲的小兒子——李健人,像這樣的對話是他們母子日常溝通的樂趣。
徐如珍老人的老家在山東, 曾是一名小學老師, 育有五子。早前大兒子在國外生活,二女兒嫁到了湛江,離她最近的只有小兒子。
前些年她不慎摔傷導致腿部骨折,生活無法自理,一直由小兒子獨自照顧。
自此,她的身體不僅大不如前, 還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記憶減退、思維混亂,視力和聽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面對小兒子,她常常錯認成自己的弟弟或父親,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樣的問題。然而小兒子卻 待她如同寶寶一般耐心,總是不厭其煩地解釋自己是她的兒子。
即便忘記一切,她的腦海中始終銘刻著對家人的記憶,只要小兒子說出「浩銘」二字,她便能立刻想起這是小兒子的小名,然後會不好意思地大笑起來,「我還以為你是我弟弟呢!」
有了兒子的陪伴,徐如珍老人的生活輕鬆又愉快,性格也愈發開朗,不僅喜歡和兒子聊天,遇到家裡來客,還會好奇地左右打量,興致勃勃地與客人拉起家常。
快樂大概就是老太太長壽的秘訣之一,但除此之外,也必然少不了李健人對母親一絲不苟的照料。
一絲不苟的照料
每天,早晨伺候母親起床洗漱,李健人便到廚房裡先給母親做一份 容易咀嚼的半流食早餐。
因為母親最愛吃麵條,他便在這上面下足了功夫,葷、素、蛋白質一樣不少地搭配出一碗營養又好吃的麵條。
為了方便母親進食, 他細心地將雞蛋做成荷包蛋,蔬菜切丁,而肉類則使用破壁機攪碎。
李健人表示, 家中的這台破壁機是特意為母親準備的。除了肉類和帶刺的魚類,以及一些水果,另外還有制粥的食材,都需要用破壁機打成糊狀供母親食用。
聽說老人家脾胃虛,他就 特地找了幾套滋補脾胃的營養粥譜,購買各種雜糧食材分裝在瓶瓶罐罐裡,擺滿了整個櫃子。 擔心自己記不住製作方法,他便仔細抄寫一份掛在牆上。
如此養生的飲食,長期下來讓母親的身體極少出現問題,也讓他多了一份安心。
安頓好母親的早餐,他又急忙騎著小電車趕到附近超市去採購最新鮮的食材。期間,他 時不時會打開手機查看家中的即時監控,看見畫面裡的母親安然無恙,他才會放心收起手機繼續忙。他說 把母親一個人放在家裡,心裡實在擔心害怕。
午飯過後,他還會安排母親午睡。
先幫母親脫下外套,小心抱上床,蓋好被子,再觀察母親的體溫,確認一切正常他才離開房間。然後 坐在客廳可以看到母親的位置喝茶休息,時不時要往房間裡看一眼。
為了方便觀察室內溫度,他在母親房裡掛了一個 溫度計,另外還在母親更衣的位置裝了一個 暖燈。他說冬天給母親晨起穿衣或晚睡脫衣之前,先在這個位置調高溫度, 能讓母親暖和一些。
至于母親的日常排泄問題,他也是處理得井井有條,將排泄物倒進廁所後還會認真地把便盆刷洗乾淨,從未有過一絲怠慢與嫌棄。
這一舉一動似乎都落入徐如珍老人的心裡,日子雖過得安逸,她卻始終不忘惦記小兒子的終身大事,總是勸兒子少抽菸,好討個老婆,給她生個孫子。
然而對此,李健人常常避而不談。
終身大事
李健人稱十年前與前妻離婚後,就將母親帶到深圳一起生活。 那時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但總是忙得顧不上母親,而母親年紀也大了,又與鄰居少有來往,常常一個人孤獨地坐在家中。
之後,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他也感覺到生活負擔太重,于是便在2015年, 事業正處于上升的時期選擇了辭職,帶著母親回到老家祁東一心照料。
從衡陽趕來看望母親的68歲二女兒李衛紅,在看到弟弟將如今這般狀況的母親照顧得如此體貼周到,心裡有了道不出的百般滋味。
她不只是心疼弟弟的勞累,也為弟弟的終身大事感到十分擔憂。
對此,李健人似乎不想讓姐姐有心理壓力,臉上始終帶著無所謂的笑容表示自己還年輕,身強力壯,一個人可以很好地照顧母親,至于個人問題,來日方長,再談。
李衛紅擔心地回道:「 你都50幾歲了,還來日方長,個人問題現在不解決,將來老了沒有依靠。」
「沒事沒事,不是還有你們嗎?等媽媽百年以後我再考慮這些。」
相比較自己的終身大事,李健人還是把母親放在了第一位。
李衛紅表示可以將母親送到敬老院去,如果弟弟覺得不行,就把母親接到自己那裡去照顧。
只是李健人知道姐姐和姐夫的身體情況都不好,如果把母親交給他們,到時不但沒能照顧好母親,反而拖垮兩人的身體,讓他自己照顧他還能安心一點。
「可你白天黑夜的這樣照顧媽媽,對自己的身體不也是不好嗎?」
李衛紅些許埋怨的語氣中滿載著愧疚,不覺鼻子一酸,哽咽了起來
她稱 當初父親病重時,就跟父親承諾過會照顧好母親,會對這個家、對兄弟姊妹負責,使一家人團結同心,讓父親安心地走。 可父親走後,她卻沒有兌現承諾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
如今讓年紀最小的弟弟替他們挑起這個擔子,還耽誤了他的終身大事,他卻始終無私地先為他們這些哥哥姐姐著想。
其實李健人之所以不考慮個人問題,是因為母親還在, 對于自己能夠找到一個願意嫁給自己,並同他一起伺候母親的老婆,他認為不太現實。而且母親的情況時好時壞,他無法一心二用,去顧及、經營婚姻, 照顧母親似乎成為了他的使命。
為了弟弟的將來,李衛紅決定把居住在冷水灘的大哥大嫂也喊過來,一起給弟弟做做思想工作。
難道,他們真的要將99歲的老母親送往敬老院嗎?
把母親送到敬老院
這一夜,母親身體有些不適,李健人將母親哄睡下後,上了自己的床卻又 遲遲未眠,拿著手機一直盯著監控畫面裡的母親。
果然, 到了半夜,母親醒來,一邊喊著小兒子浩銘一邊爬到床邊。
他忙跑到母親房裡, 一邊應答著一邊扶母親躺下,哄她睡覺。
母親嘴裡不安地嘀咕著:「上面有個老太太來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睡在這裡可以嗎?」
「可以可以,安心睡吧。」他一邊回答,一邊給母親蓋上被子, 直到母親再次入睡,才離開房間。
母親的睡眠越來越少,李健人不得不時刻伴隨,這嚴重影響到了他的睡眠,他會將母親送到養老院嗎?
次日,李健人的哥哥和姐姐都來到了家中。
75歲的哥哥李立人與大嫂一見到母親,臉上都布滿了笑容,反復告訴母親自己是誰。
他很 慶倖自己在白髮蒼蒼之時還能叫上一聲「媽媽」,可談論到 照顧母親,他也有些 力不從心。
現在只有弟弟獨自一人替他們為母費心,還為此選擇單身。深感愧疚的他 贊同了妹妹李衛紅的提議,表示為了減輕弟弟的負擔,如果有好的養老院可以帶母親去嘗試一下。
如今要將母親送到敬老院是不得已而為之,大嫂在愧疚中也感到了無比心疼,不禁大哭了起來。表示 如果實在找不到好的敬老院,就送到自己家裡由自己照顧,決不能放棄母親。
看到家中兄弟姊妹 因為自己感到愧疚難當,李健人 決定到鎮上一家口碑不錯的養老中心去看一看。
觀察過養老院的環境條件,又聽負責人介紹院裡針對不同情況的老人有不同的照顧方案, 幾位兄弟姊妹都覺得這家養老院不錯。
只是,當得知院裡的大部分老人的家屬只有在各大節日才能過來看望老人時, 看著那些獨自坐在院中的老人們,感覺到他們的孤獨,李健人突然有些于心不忍。
他覺得, 即便膝下兒女眾多,老人一旦住進了敬老院就如同無兒無女一般可憐。
而哥哥姐姐們也表示,雖然環境好,可老人待在裡面確實很可憐,也都表示不能夠放心。
有媽媽在就有家
最終,李健人依舊決定 把母親留在身邊,並不再提將母親送到養老院的事。
他說: 「只要有媽媽在,就有家,就有團圓。」
對于他無私地為這個家扛起 照顧母親的重擔,他的 哥哥嫂子、姐姐姐夫都向他表示最真誠的感激。
李健人笑著握住他們的手, 同樣感激他們在兒時對自己的照顧,也表示因為有了他們在前面的付出做出榜樣,才有他後來的毅力。
正因為這樣團結有愛的家風,讓徐如珍老人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裡,她才能夠如此健康長壽。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平凡的日子裡有媽媽在耳畔的一句嘮叨,是回到家中還能喊一聲「媽媽」,是年近八旬還能與母親一起回憶過去。
古人將九九重陽定為吉祥的日子,民間有登高祈福、拜祭祖先的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含義。
孝心無價,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長命百歲,能有孩子陪伴在身旁,是老人的福分;父母步伐蹣跚,我們便像他們照顧我們兒時的那樣陪伴在左右,這又何嘗不是為人子女的福氣?
2021年,徐如珍老人在家人和萬名網友的陪伴下迎來了她的百歲生日,也給這個家迎來了他們的百歲寶寶,願這份溫暖的陪伴長長久久!